菜单

曼大中国中心傅潇霄: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的“破”与“立”

日期:2021-05-18 浏览:1367作者: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



傅潇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
中国区总裁、中国中心主任


我于2008年在上海创办了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是将英国大学国际教育理念带到中国的实践者,也是跨国界教育的倡导者。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让全球教育不得不面临着升级和重塑、创新与转型的新局面。在充满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时代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后疫情时代的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疫情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共同展望未来教育的可能性。疫情期间,作为曼大国际教育的管理人员,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曼彻斯特大学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应对,让教学活动通过线上持续有效地开展,并通过各种社会责任倡导,积极参与全英及全球的抗疫活动,践行 “No barriers, No boundaries“ (打破地域边界和学习障碍)的教育理念,以数字化、全球化的多元实践,引领高等教育走进”新时代“,面向”全世界“。

所谓“破”,本质是改变

经过这次疫情,学生对学习个人化的需求会提升,他们可以选择全世界最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老师和模式。不论是观念、信念、理念、价值观、系统观还是育人观,世界教育格局正在加紧调整与重塑,大学要做好转变的准备, 应当思考如何改变人类对于教育形态的期待与想象,未来学校的到底应该怎样?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科技的进步推动学校要进行新的变革,而且已经为我们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支持。身处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知识的时代,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突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享受到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

作为全球教育创新先锋,曼彻斯特大学致力于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壁垒,将传统的学校转变成足迹遍布全球的学习中心。而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在中国12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未来的学习中心模式,即提供可以支持学生全球学习、全球实践的教育生态环境。曼彻斯特大学在职学位课程的国际学生,已经实现了不在固定的一个校园里学习,而是通过在不同的海外中心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完成学业。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创新,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2020年疫情爆发后,曼大中国中心逆势而上,迎来了中心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及设施的全面升级,融入更多前沿网络科技元素,实现英国线上教学与上海线下工作坊实时互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仅如此,中国中心正在积极引入更丰富的在线课程,通过引进曼大前沿的网络学习平台,结合二十多年国际教育经验,构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曼彻斯特大学高等教育网络,在中国进一步推动终生学习的理念。

我们要意识到,互联网首先是一种文化,要充分发掘它所体现的面向未来教育的价值,那就是资源共享、去中心化、实现个性化教学、社群化学习、社会化学习。这些概念把它从线上引入到线下,形成一种交互式的、混合式的未来学习的模式。全新的曼大中国中心即是我们对未来全球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探索。

所谓”立“,就是坚守初心,抓住教育本质

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培养能够推进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公民”是大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教授无法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科技可以改变大学教授的角色,但只能是教学的辅助,带领更多学生去探索创新、应用知识的专家,将成为未来大学的主导教授。

经过新冠疫情的“洗礼”,大学教育应当更加重视面向不确定性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是我们教学的核心。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未来科技变革,对整个世界发展与变化的全新认知。

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

何为面向未来的大学?借助科技的力量,大学将能够更快地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研究导向型学习的转变,倡导学习与实践地融合,鼓励更多人边工作边学习,将工作融入学习,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帮助实现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在曼彻斯特大学未来教育蓝图中,构建支持个性化终身学习的教育生态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曼大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连接一个学生作为世界公民的自我觉醒和成长,连接传统教学方式和在国际背景下的无国界教学方式,也连接了不同的世界,这是教育在现在这个时代新的力量。而中国中心目前也正在积极引入更多曼彻斯特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研究成果,并与中心在华深耕13年的成果相结合,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教育新形态,以支持符合未来全球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个性化终身学习理念。

发挥大学社会价值培养VUCA时代的世界公民

面临新冠疫情全球化挑战,大学必须坚持‘科研、教学、社会责任’多维度发展,并将社会责任置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核心。在这一困难时期, 我们应该成为希望和乐观的灯塔,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

我们应当认识到,致力于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全球化人才和行业精英,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让受教育者了解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并积极履行这种责任,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社会责任不仅仅适用于管理企业,也适用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高等学府中积极倡导公益活动及社会责任理念,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坚持把社会责任的列为核心战略发展之一,从成立之初便鼓励校友和员工一直以社会责任为目标, 通过知识和研究来改变世界, 积极投身到各项公益活动中, 让他们去服务社会,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2020年5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教授做客我们发起的 “中国与世界”大讲堂,并担任以传播中国文化及促进中外青年交流的“曼享文化”外国人故事大赛总顾问。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民间外交活动继续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中外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曼大在行动”活动系列通过组织参观一个为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技能培训和工作机会的上海慈善机构HSH,努力将援助传递到那些收入来源在疫情期间收到影响的弱势群体手中,并提高对这个“有特殊需求的群体”的了解。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为无家可归者和残疾人提供英语、计算机、纺织品和刺绣等技能培训使他们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曼大中国还积极响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和上海慈善基金会提出的慈善倡议,与校友企业及合作伙伴合作,支持全球抗击疫情。通过官方和社交媒体平台,及时报道和展示校友在抗击疫情方面所采取的行动,以表示他们的爱和支持。校友们采取了各项慈善行动,通过向中国一线医院捐赠和安装室内空气质量净化和通风设备,帮助白衣天使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卫生环境;也有校友努力利用所有可能的资源,挖掘途径增加PPE的供应,捐赠口罩等抗疫物资,慷慨地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在武汉市的封城期间,中心持续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曼彻斯特大学、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最新行动和信息,积极发布有关曼城社区努力帮助其姐妹城市武汉度过困难时期的消息。我们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建立伙伴关系和多方协作,让教职员工和学生始终保持着希望和乐观的精神。

后疫情时代,高等学府应积极发挥大学的社会价值,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公民。大学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综合标志,它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能解决社会问题,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种社会责任是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承担的独特使命,是大学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