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傅潇霄:曼大引领净零能耗未来

日期:2022-09-09 浏览:1233作者: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


View English Page


可持续发展与ESG年度峰会

2022年9月7日,题为“ New Horizons: The Era of ESG(ESG时代新视野)” —— 第二届上海英国商会可持续发展与ESG年度峰会在普华永道创新中心和线上举办。这是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连续第二年受邀作为ESG年度峰会的独家学术支持方。

英国驻沪总领事胡克定(Chris Wood),上海英国商会副主席万江,上海市发改委环资处处长郭建利,普华永道中国ESG战略和运营咨询主管合伙人钟晓扬出席峰会。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傅潇霄女士等近30位演讲嘉宾分别参与了六个主旨演讲和四项专题讨论。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发表视频致辞。

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傅潇霄女士在会上带来了题为“新能源,净零能耗的未来:全球挑战,曼大方案“的主题演讲。

她提到:作为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和英国唯一所将社会责任作为战略核心目标的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在去年和今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和第九。

我们相信大学的存在是为了公共利益。在过去五年中,曼大为联合国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贡献了超过 21,000 篇研究出版物——占英国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 4%。曼彻斯特大学承诺最晚于2038 年成为一所零碳大学。无论您身在曼彻斯特、迪拜、新加坡、香港或上海,我们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持续通过数字化学习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海内外的学员提供教育。

同时,曼彻斯特大学也是英国为数不多的持有性别、残疾和种族平等宪章标志的大学之一,是对LGBT+ 群体包容友善的大学。

能源是曼彻斯特大学五大研究领域之一。在此次峰会上,傅潇霄女士从可持续能源(以核能和生物能为例)、能源运输、能源储存、能源使用这四个方面分享了大学在可持续绿色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愿景。

以下是傅潇霄女士演讲的主要内容摘要:

在曼彻斯特大学,我们有 600 多名学者致力于研究可持续能源应对的挑战,其专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意味着我们可以突破研究界限并在能源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No.1 核能领域

曼彻斯特大学位于世界前沿。我们的道尔顿核研究所(Dalton Nuclear Institute)是英国最大的核研发和高水平技能发展中心。道尔顿核研究所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的世界领先专家,他们能够在研究所内使用欧洲最先进的核研究设施。包括位于英格兰西北部,价值 2000 万英镑的Dalton Cumbrian Facility (DCF),其功能主要用于进行辐射科学和废弃核反应堆的研究。

No.2 生物能领域

曼彻斯特大学寻求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和使用生物能源。例如,在菲律宾,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将目前作为垃圾焚烧的秸秆作为能源加以利用。我们正在寻找把海洋藻类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燃料能源,如丙烷。

No.3 能源运输

曼彻斯特大学的国家电网电力系统研究中心拥有英国大学中最大的高压实验室,能够测试为英国400kV电力系统设计的设备。

No.4 能源储存

能源储存将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曼彻斯特大学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石墨烯将在可持续和安全的能源未来中发挥关键作用。曼彻斯特大学耗资 6000 万英镑的石墨烯工程与创新中心 (GEIC) 将与学术界合作,实现以行业为主导的石墨烯应用开发。

当然,我们面对的能源挑战不仅仅是能源生产、运输和储存,还涉及到我们如何在家庭、企业和社区中使用能源。去年,曼彻斯特大学改变了能源合同,以确保我们 100% 的用电量得到可再生能源保障(REGO)的支持。这意味着大学消耗多少电力,可再生能源就生产与其等量的电力。

全球挑战,曼大方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前十名大学,我们的研究成果对世界产生直接影响。曼彻斯特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诺促使我们致力于改善全球居民的生活福祉。曼大目前有超过 8000 万英镑正在进行的能源项目,该项目涵盖了整个能源旅程——从能源生产、到存储、再到运输和使用。规模巨大的投入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与来自不同学科的合作伙伴合作,从而我们可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光明、更可持续的世界。

精彩的主旨演讲后,曼彻斯特大学带来了一轮颇具启发的《新能源,净零能耗的未来》主题讨论。该主题讨论由上海无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首席财务官/发展官雷熙文先生主持,曼大校友、碳启城创始人孙冰博士,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特聘实践教授、钱伯斯一等能源环境律所时代阳光高级顾问,欧洲GreenMorrow基金高级顾问冯斌先生,ACT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Federico Di Credico三人担任研讨嘉宾。他们各自分享了对中国的新能源政策,公司在实现净零能耗目标上需要注意什么,以及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上做出的主要措施和个人对能源行业发展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