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新华网】曼大200周年校庆 | 融合中西,共筑未来——访中国中心创始人傅潇霄

日期:2024-11-07 浏览:42作者: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

新华网上海11月6日电(许超、黄文芳)202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迎来200周年校庆。作为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成员院校,世界知名的红砖大学之一,曼彻斯特大学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备受瞩目。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该校始终位列顶尖,并在全球大学排名中稳居前列。

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大学,在过去两个世纪中,超过50万名的校友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筑了一个多元化的国际化社群。值得一提的是,曼彻斯特大学也是英国第一所将“社会责任”融入核心战略计划的英国高校。在曼彻斯特大学的校友和教职员工中,有26位诺贝尔奖得主及众多国际知名人士,他们的卓越贡献进一步提升了英国教育的全球影响力。


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之旅,再现曼大两百年历史

为纪念200周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曼彻斯特大学的校友们以各种形式共同庆祝母校的光辉历程。近期,该校200周年校庆特展在上海开幕,这也是首次在海外全面展示曼彻斯特大学200年来在学术、文化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

此次特展内容丰富,通过摄影、绘画、实物展示和影像,细致地呈现了曼彻斯特大学的重大历史事件。从1917年世界上首次人工核反应在曼大进行,到1948年世界上首台可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在曼大诞生,再到1979年曼大的首位黑人教授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每一个开创性历史瞬间都见证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卓越。尤其是2010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Andre Geim和Kostya Novoselov因“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使曼彻斯特成为“石墨烯故乡”,进一步彰显了曼大的科研实力与创新精神。

特展策划人、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中国区总裁、中国中心创始主任傅潇霄介绍,此次200周年特展不仅是对曼彻斯特大学的致敬,也聚焦于曼彻斯特与中国之间的深厚友谊。自20世纪初以来,众多中国校友在曼彻斯特大学取得学位后归国,成为推动中国科技与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本次特展全面展示了中英建交50周年的珍贵图片、中国杰出校友的事迹,以及曼大与中国的多个合作项目,记录了中英友好往来的珍贵瞬间。

此外,展览中还有一个特别环节——“求学记忆,灵感之源”,集中展示了曼大校友、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造师吕维锋为此次展览创作的33幅手绘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曼彻斯特大学和曼城的地标性建筑,通过视觉艺术唤起了校友们对曼大求学时光的梦想、成长与回忆。

“希望这些精彩的展示可以加深校友们和母校间的联系,也期待特展览能让人们对曼彻斯特大学的历史,对中英之间的人文交往以及文化交流有更多的了解。”傅潇霄说。


开启中英教育交流新纪元,培养“全球公民”

在迈入第三个世纪的门槛上,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亦走过了16载非凡历程。自2008年上海设立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以来,该中心始终致力于传播曼大的卓越教育资源,至今已有约3000名职场精英通过其全球在职MBA和专业硕士课程,实现了职业梦想。

“我们希望通过曼大教育模式的革新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让教育触手更加可及,让更多人受益,实现他们实现职业梦想,改变他们的人生。”傅潇霄透露,接下来,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将引入更多在线硕士课程,为中国职场人士及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选项。同时,在科研领域,曼彻斯特大学及其中国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聚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领域,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曼大中国中心亦积极秉承曼彻斯特大学的社会责任理念。

近年来,在曼彻斯特大学“零碳校园”的建设中,中国中心成为上海首批低碳办公室之一,并荣获绿色企业大奖。中国中心充分发挥遍布全国的校友会及行业俱乐部资源,凝聚校友力量。今年初,中国中心举办了“点亮上海”活动,以“曼大紫”点亮上海天际线,为曼彻斯特大学200周年校庆献上祝福。

展望未来,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计划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及校友活动之中,培育具有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全球公民”。傅潇霄寄语道:“非常希望我们的在校学生和校友们能够学以致用,延续曼彻斯特大学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动知识在全球的传播与共享,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