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我在MBS

当我接到校友故事这个话题时,发现一晃与MBS的缘分有五年了,这段缘分起源于无意中的选择,却也收获良多。

2011年我在了解MBA项目时无意中走进了同济曼大项目的办公室,然后在2012年全国联考时,虽然对于数学一头雾水,却也误打误撞考过了,从此过上了三年艰苦奋斗的日子。三年里,事业上,从一名小法务晋升为为一家百年品牌组建它的中国法务团队;生活上,家人逐渐年迈需要更多照顾;学业上,我才发现自己无意间就读了一个英文阅读量、作业量都相当大的非一般的MBA。就这样,渐渐没有了闲暇时间。如今,我已毅然辞去就职多年的职务去往异国继续求学,回归校园给自己放一年假。再回首那段日子,自己确实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很多。暑假回国时与MBA老同学聚会时忍不住感慨,每一份付出和辛苦总有它的收获。

如果问这三年里我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我觉得是组织中国中心法律俱乐部的这个过程。组织这个俱乐部起因于当初的一门合同管理课程。在就读该课程时自信满满的我以为自己是法务出身,相对会比较熟悉这个内容,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同学在合同管理中的丰富经验,很多都给了我新的启发和思路,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得益。在这个课程中我也发现了,同学们对于法务和律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所需的合作其实并不了解,从而萌发了为同学们组织一些法律讲座的想法。

我把这个想法与一些律师和法务朋友做了沟通,也在校友同学里做了了解,不料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场地设施方面学校和朋友都提供了义务支持,从业多年的律师老友二话不说牺牲休息时间来支持,精心准备讲稿和互动,同学们纷纷报名,每次活动大家都踊跃讨论。来担任义务讲师的朋友们告诉我,他们在这些讨论中也有了很多新的思路,我意识到这样的活动完全可以成为多赢。从此我每隔两个月邀请一位资深律师或者法务选择一个话题前来主讲,有时我还会邀请一些法务同行、法学院学生一起参与。这样的活动也得到了MBS校友的支持,我们的校友自发支持了活动中的运营、税务、财务等话题。如今俱乐部活动已经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也开始尝试与一些法律机构进行合作,尝试走向更为多变的活动形式,引入更多的专业人士,也发挥更多校友的合力。同时俱乐部开始计划与其他俱乐部的合作,更大程度地发挥校友们的能量,尽管我离开一年,活动可能要暂停,但我有信心把这个俱乐部坚持下去,办得更好。

有朋友问我组织这个俱乐部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我有着一些小小的个人愿望。在MBA学习中我发现尽管很多同学都来自企业中高层,但是不少人对于律师和法务的工作和作用其实并不了解,有同学在工作中甚至有认为法务会阻碍业务进程,律师总是说不,不能帮助商业利益,也有认为随时抛出一份文件,找个做律师的朋友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拿到免费意见。大家很少觉得这个领域的工作术业有专攻,并不是律师万能任何问题,也不是任何问题律师都是轻轻松松就能给到答案,律师的收费是因为他的工作具有其独有价值,他的时间是宝贵的,法务和律师不应该仅出现在事后救急解决麻烦,更可以事先帮助控制风险、保护商业利益。我希望通过邀请不同专长的资深律师和法务来和校友们进行畅所欲言的沟通,消除业务部门与法务部门之间的成见,也让校友们更多地去理解律师的价值和作用,让律师们在公事以外直接接触他们客户的业务部门的真正想法,感受业务部门的专业,让各方更多地了解如何互相选择和有效沟通。我也希望通过让法律院校的学生与咱们MBA校友共同参与,让这些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就能去理解他们客户的需求,理解一个法律人的职业使命和职业道德。其实通过MBA的学习,我自己觉得重要的收获不仅仅来自于那些书本知识,而是自己在和同学校友沟通中所开拓的思路和眼界,以及自己在活动组织中所收获的自我提升,更是自己在与同行、校友、学校之间的互助过程中所收获的真挚友谊。

MBS的学习在记忆中,那是无数阅读任务,几十篇一千到四千字不等的英文写作,考验英文听说的十几个三天少眠少休的Workshop,N个团队激荡出来的PPT,大家挤牙缝也要排出来的各种作业讨论会,还有最后那两万英文字的团队论文。如今手拿Merit毕业证的同学们暮然回首,都有点难以相信自己闯过来了。不过也正是有了那些魔鬼训练般的三年,如今我在工作中处理各种项目自信满满,在生活中遇到危急镇定处置,在异国面对新的生活和学习时淡然处之,人总是在压力中迅速成长,量变引起质变是屡屡被证明的道理。如今我们的学校学习已经结束,不再需要作业讨论,那么重要的就是在后MBA的交流中保持进步。愿法律俱乐部继续得到学校、校友和法律同业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多方的交流、合作与进步。